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18章(1 / 2)

“两位大人也是来此赏花的?”沈乐妮开始闲聊。

大司农道:“非也。下官来此是为了视察一下农田情况,太史令乃是陪同下官而来。”

“原来如此。”沈乐妮想起冬日朝会上说起寒潮灾害严重,便问道:“不知此前我提议的那个方法,有没有减少寒潮对农田的影响?”

大司农回道:“确有效果,只是盖布之时晚了些,今年的产量怕是会减产不少。”

沈乐妮正要张口,卫少儿忽然道:“几位既是在谈国事,那妾身便先离开了。”说罢她转头对沈乐妮道:“乐妮,今日赏花也赏的差不多了,那我便不打扰你和几位大人谈事,就先回去了。”

沈乐妮颔首,让护卫把她安然送到家。

目送卫少儿的背影远去后,沈乐妮才问出刚才想问的问题:“不知如今大汉粮食亩产几石?”

大司农回道:“粟米平均亩产为一石,小麦和水稻也亦然,但若遇上如去冬那般寒冷天气,产量会减产近一半。”

一石,不就是现代的六十斤?这也太少了,原来纵使强盛如汉武之时,也有许多百姓吃不饱饭。再遇上个天灾,更是苦不堪言。

想到这里,沈乐妮把系统摇出来问它能不能给一些杂交水稻,或者土豆红薯也行。

系统还是那句话把她堵了回去:兑换物品根据形势和任务进展而定。

沈乐妮:……真是个让人毫无聊

天欲的系统。

见沈乐妮沉吟着,司马谈问道:“不知国师可懂一些能使粮食增产的法子?”

沈乐妮摇了摇头。她看向两人侧后一直跟随的年轻人,询问道:“不知这位是?”

听到她的话,司马谈这才反应过来,向沈乐妮介绍道:“这位便是下官之子,学游刚归不久。”

这位就是司马迁啊!

沈乐妮看过去,只见年轻的司马迁有着一副温和儒雅的相貌,由其父司马谈介绍过后,他拱手向沈乐妮行了个礼,言行举止间尽透露着儒家的教养礼仪。

这时大司农道:“国师大人,您与太史令先聊,下官还有事在身,就先行一步。”

沈乐妮也不拦着,颔首以应。

等大司农走了,沈乐妮便开始与两人闲谈:“不知司马公子学游都去了何处?”

司马迁回道:“回国师,小生此次学游,将南北之地的大部分地区都游历了一遍。”

“那公子学游途中可有哪些印象深刻的见闻?”

司马迁回想着道:“云梦泽之湖,会稽郡浙江,以及姑苏烟雨之景,给小生的印象最为深刻。不过其中小生最为喜欢的,乃是云梦泽之湖。”

沈乐妮忽而朗朗开口:“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,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”[1]

司马迁一听,眼睛亮了亮,点头道:“正是如此壮丽之景!莫非国师也去过?”

沈乐妮浅笑着回道:“算是吧。”不过她是在两千多年后去的。

“早就听闻国师大人满腹才学,如今算是亲耳所闻。”司马谈道。

沈乐妮呵笑以应:“太史令过奖。”

几人又围绕着司马迁的学游闲谈了好一会儿,一直聊到赏花的人都走的差不多才结束。

临别之际,司马谈问道:“听说国师与太学学生有一场比试?”

沈乐妮点头。

司马迁闻言,眉梢轻轻一动,问道:“不知比的是什么?”

“作诗,辩论。辩论的论题尚未想好。”沈乐妮见他似是感兴趣的样子,便笑着发出邀请:“司马公子若是想知道,介时不如亲自来瞧一瞧。”

司马迁浅浅扬起唇角,少有地玩笑道:“国师大人的辩论与作诗,就算比试时间在夜里,小生也定前去一观。”

沈乐妮浅笑道:“那我便等着司马公子。”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作者有话说:[1]出自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。

刺杀

几日后,沈乐妮便开始了第四次军训。

第一日早上,把人都集合好以后,照例先开个会,由沈乐妮先讲了讲军训的基本规矩以及福利等事项,再然后又讲了讲分连队和最后进行汇演的事。

讲完以后,沈乐妮并没有像上次一样考验他们站军姿,因为考虑到以后人数会越来越多的原因,有一些训练就需要进行增减,且像前几次那样坚持训练完就有钱拿的奖励模式,从这次开始就没有了,毕竟……她没那么多钱啊!只能保证他们每日都有三顿饭吃。

她直接开始分连队,依旧把这一千余人分成了十个连队,每个连一百余人,由两名教官进行训练和管理。

这一次,她把何平安安排到了卫青的连队,主要还是学习卫青如何带队,偶尔从旁辅助。

沈乐妮还让每个连长挑选一名优秀的军士作为预备教官来培训。

而她每日巡查完各个连队后,还要去女医堂上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