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要以为夏帝疯了。
&esp;&esp;扶苏却理直气壮:
&esp;&esp;“这不挺好的?”
&esp;&esp;反正他们又不是夏人,夏国君主昏聩对他们才大有裨益。
&esp;&esp;秦政失笑:
&esp;&esp;“你总是有道理的。”
&esp;&esp;一个时辰后,夏帝听闻后妃心中有其他男子,不仅不生气,还为两人赐婚的爆炸性消息就传遍了前朝后宫。
&esp;&esp;贵妃震惊地打翻了茶盏:
&esp;&esp;“陛下竟然如此心胸宽广?!”
&esp;&esp;夏帝刚踏入贵妃居住的宫殿就听见了这句,他憋屈地深呼吸了两口气。
&esp;&esp;夏帝咬着牙说:
&esp;&esp;“自然,朕一向如此宽宏。”
&esp;&esp;第219章 秦政:伤害太子的人,朕绝不轻饶
&esp;&esp;夏帝起初是想反悔的。
&esp;&esp;毕竟在场的人,难道还有人敢对他的决定提出异议不成?自打脸就自打脸,他是天子没人敢当面笑话他。
&esp;&esp;但是那宫妃听到他的话后惊呆了,大声追问是真的吗。因为过于激动,声音太尖锐,吸引来了不远处巡逻的侍卫。
&esp;&esp;此地偏僻,更容易藏匿危险分子,是以侍卫们时常在这类地方搜查。正巧撞上这样的场景,委实算不上是运气原因。
&esp;&esp;当时夏帝的脸涨得通红。
&esp;&esp;看不懂眼色的侍卫队长还在追问发生了什么事,但凭陛下吩咐。陛下只希望他赶紧走,别来瞎掺和。
&esp;&esp;修改器的力量到底是巨大的。
&esp;&esp;夏帝金口玉言说赐婚,那就必须赐,不能反悔。除非超过了一个时辰的时限,但夏帝回御书房的速度太快,完全没能等到效果过去。
&esp;&esp;一回到御书房,他就鬼使神差地提笔写下了那封诏书发下去。
&esp;&esp;诏书一发,事情就瞒不住了。
&esp;&esp;局势到了这个地步,夏帝除了咬牙接受没有别的选择。君无戏言,何况还下发了诏书。
&esp;&esp;为了不成为笑柄,夏帝只好接受了众人夸他心胸宽广的说辞。
&esp;&esp;扶苏回到阁内便道:
&esp;&esp;“夏帝还是有些运道在身上的。”
&esp;&esp;出门去御花园,偶遇他儿子鞭挞太监。出门去打野战,偶遇他宫妃抱怨他强抢民女。
&esp;&esp;秦政听他还说风凉话,笑着敲了敲他额头,示意他少说两句。
&esp;&esp;扶苏已经开始期待起新乐子来:
&esp;&esp;“我记得每年冬月夏帝过生辰的时候,宫里都要举办万寿节的宴会。”
&esp;&esp;夏帝这个人遗传了他亲爹,有点好大喜功的毛病。没有功劳给他庆祝的时候,也就只能庆祝庆祝生辰了。
&esp;&esp;所以每年的万寿节都办得很隆重,遇到逢九的年岁,还要更隆重些。
&esp;&esp;今年恰好是夏帝的三十九岁。
&esp;&esp;虽然是三十九的生辰,却不会称九,而是称十。因为有些时期讲究满则招损,所以整十的时候不好大办,何况古人本就喜欢算虚岁。
&esp;&esp;扶苏他们位面没这个顾忌,毕竟是同人文位面,很多习惯走的是现代年轻人的偏好。
&esp;&esp;但夏帝还是很坚持的。
&esp;&esp;宫中为着这个“陛下的四十大寿”提前做足了准备,尤其是夏帝已经准备好等四十之后大展拳脚,再跟三国开战一场了。
&esp;&esp;当然,目前计划有变。
&esp;&esp;夏帝翻了翻两国质子的资料:
&esp;&esp;“这秦国质子还有培养的价值,渊国这个就有些多余了。”
&esp;&esp;丞相劝说道:
&esp;&esp;“陛下此言差矣。秦国乖觉,肯接受我大夏这个宗主国指派去的新王,自然是件好事。那渊国不听话,若是抗拒指派,不正好作为发兵的借口?”
&esp;&esp;夏帝一想也是:
&esp;&esp;“可等他们长成还要多年……不如这样,叫两国立质子为太子。若是不肯,我大夏即刻发兵。”
&esp;&esp;丞相拱手称赞:
&esp;&esp;“陛下英明。”
&esp;
海棠情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