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03章(1 / 2)

&esp;&esp;【留种方法有二:一是将杂交水稻的雄系不育系与高产优质种结合,得到杂交种子保存;二是挑选出高产优质的杂交种与本土高产优质稻种,杂交,获取新稻种。】

&esp;&esp;【稻种一般可保存一到两年,也就是说,每隔两年,宿主都得重复留种的事务。】

&esp;&esp;【在留种流程中,万界庄园仅可为您提供书面指导。具体事务,还需要宿主在大唐寻找通稻田事务的人才,来辅助留种平稳进行。】

&esp;&esp;兕子听得晕头转向,终于弄明白了。

&esp;&esp;也就是说,她这次花了六千好感值兑换来的杂交水稻种子,只能享受一次。

&esp;&esp;赶在水稻丰收之前,她若不能找到擅长此道的人才,设法留种,这丰收之喜就完全化为了过眼烟云。

&esp;&esp;想要再种,就又得花费六千好感值……

&esp;&esp;哪有那么容易再薅一次六千呢。

&esp;&esp;兕子难得老气横秋地叹息一声。这就是只此一次的机会,她必得握住了才行。

&esp;&esp;值得庆幸的是,距离水稻播种期还有好些日子。

&esp;&esp;如今是十四年秋,最晚可在十五年小满前后,雨水充盈的时节种下水稻。

&esp;&esp;这一来二去,便有半年时间给她寻人。

&esp;&esp;兕子估摸了片刻,还是觉着不放心,索性起身去寻李二陛下。

&esp;&esp;请阿耶帮忙,广搜江南擅长种稻的人才,就能最快地组建出一支种稻队伍来。

&esp;&esp;她才不要自己猫着,瞎废苦力呢。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贞观十四年的年末,长安城初雪骤降,街市都冷清许多。

&esp;&esp;立正殿内,火墙烧得正暖。

&esp;&esp;长孙皇后与李二陛下对面而坐,正比划着手中的针线,打算为女儿们再制一些保暖的物件。

&esp;&esp;李世民酸唧唧道:“去年,新城得了副手套,兕子顶着个新小帽儿,城阳和长乐各有一双绒毛的兔儿鞋。就连几个小子都混到一双鞋垫呢,只朕什么都没有。”

&esp;&esp;长孙皇后掩唇笑道:“多大的人了,还爱跟孩子们争。怎么不提从前在秦王府时,予独独只为陛下做了这些呢。”

&esp;&esp;李二陛下剥了个栗子,送到妻子口中。

&esp;&esp;“世人常道,皇家得失掺半,有了这至高至伟的皇位,却难再得人间真情……朕这是替孩子们高兴。虽身在宫中,得到的爱却绝不亚于外头的寻常人家。”

&esp;&esp;“观音婢,朕是庆幸呐。”

&esp;&esp;庆幸着你我,孩子们之间,再不必像从前与阿耶那般,走到兵刃相见的局面。

&esp;&esp;长孙皇后笑着,望着李世民的双眼,覆手在他温热的手背上。

&esp;&esp;“我知二郎心意。今日来之不易,惟愿孩子们珍之,重之。”

&esp;&esp;帝后二人在烛火之中相视一笑。

&esp;&esp;今日宫中有喜事,太仆寺在长安周边的数个牧场里,长白猪出栏数达到了三千余头,其中公猪达到了均六百斤,母猪则有四百斤。

&esp;&esp;太仆寺卿一将消息递进宫,李二陛下便欣然大喜,赶到了立政殿来分享这桩喜讯。

&esp;&esp;“今秋各地土豆、玉米产量都不低,加上这三千头长白猪的猪肉,至少……长安的百姓当能过个丰年了。”

&esp;&esp;廊庑下,兕子才抖落一身雪花,隔着窗扇听到李二陛下的话,连忙喜滋滋地奔进殿内,嚷嚷道:

&esp;&esp;“什么什么,阿耶的猪今冬竟出栏了三千头!南山和太仆寺交接的时候,才给了几百头呢,也太能生崽儿了吧。”

&esp;&esp;“阿耶,你可真厉害呀!”

&esp;&esp;正饮茶的李二陛下听着女儿这番真挚的夸赞,不免噎了一嗓子。

&esp;&esp;这话……怎么听怎么不对味儿呢!

&esp;&esp;第51章 51 请太宗亲育一只小鸡崽。

&esp;&esp;外头簌簌小雪不知不觉落了一地, 像是撒上层叠的盐粒子;

&esp;&esp;立政殿内,炭火烧得噼啪作响。

&esp;&esp;李世民给妻女剥着花生、榛栗、烤红薯,手底下忙活不过来, 甫一抬眸, 才瞧见城阳牵着新城也过来了,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海棠情欲